二〇一九杂记事 1

二〇一九杂记事

 

02/26  就话语权与英俊(非著名小说家的非著名马甲)的一些杂谈

 

 听老师闲谈时说起果麦在招专门的抖音营销,想起即使春晚上也能看见的抖音广告,惊觉这个APP的影响力及普及程度已经远超我的想象了。然而由于某种固有偏见与傲慢,我始终放不下身段去切身地深入了解一下这个软件,故而尝试在知乎上关于它的评论。

 

不出所料,曾经的“精英论坛”对于这种问题也早没有了深入浅出、进行学术性讨论的氛围,取而代之的是大量主观性的、答非所问的回答。高赞回答几乎清一色是列举“抖音”引人反感的地方——诸如粗制滥造的内容、缺乏版权意识、其所形成的文化群体一些惹人厌的行为等等不一而足。

 

我特意确认了下我的检索信息是否输错了——我键入的问题确实是“如何评价抖音app”这个问题。我期望看到的是,哪怕没有具体数据模型和背后的社会/传播学原理,至少也能做到基础的SWOT分析,或者最基本的不要答非所问吧。

 

知乎的现状,微妙地使我想起最近的另一次经历——一个喜欢看动漫但鲜少关注漫评文章的同学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多罗罗的漫评,我颇为好奇地点了进去,内容却是相当浅显直白的阅读理解。恩,而且是标准高中阅读理解答案的那种“分析解读”。

 

说实话,以上两个案例如果我将自己从亲历者的身份抽离出来看,是很难体会到二者之间给我带来的微妙共感的。但我在当时确实从二者上感受到了同一种“气氛”——新媒体时代,民众一方面在不自觉地蔑视精英、瓦解其话语权,另一方面又在模仿其旧制,树立一种自己想要的权威。即是说,他们对于真正深奥的、需要一定能力基础与思考才能理解的内容表现出敬而远之的拒绝态度,甚至是“太长不看”的不屑一顾;但同时他们又把自己想看到的东西,符合自身价值观/方便的东西包装成“权威”的模样。

 

————————与英俊的讨论————————

英:一个阶层推翻了另一个阶层,大多数时候目的是取代它

我:但我印象里,之前的阶层推翻上层基本都是自发性的,自觉的,而现下的是无意识的

英:你为什么觉得是无意识的

我:缺乏领导?缺乏物质诉求?缺乏形式?

英:话语权就是诉求。形式的话,你觉得应该有什么样的形式才算

我:革命(,或者至少有某种具体的运动吧

    还有,我说是无意识,比如说你看知乎啊。就说,水货答案占据高票榜首,其背后往往没有商业运作,没有人推动,只是真的有这么多人觉得它说的好,点赞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将这样的水货答案顶上去是对精英话语权的一种颠覆

英:比如说可以算是在同一文化背景下产生出来的一种共性

我:同一文化背景下产生出来的一种共性  是,所以是现象,没有主观能动性

英:会吗,知乎不都是自诩精英吗

我:对啊,这就有意思了

英:意思就是他们的层次其实也就是这样了,算是夜郎自大吧

我:(放截图),这就是我之前说的了,知乎早期的画风不是这样的

英:你也知道是早期,什么网站的早期都比人多后强。网民基本上都算是草根,对于混同一个网站的人有着同乡一般的情谊,所以吹捧同站的人和事就和吹捧自己家乡一样。

当然少部分人也会被他们开除XX籍

我:OK,也许因为我深度接触网络起步较晚,然后以审视的目光看待周遭事物的时间点更晚,所以直到近几年才有这种感觉

英:你也算是见证时代变化了

我:所以你认为,是不是本质上就是互联网平台就混淆了平民和精英的界限,然后网络与社交媒体的普及进一步加强了网民的自我意识,或者说争取话语权的意识

英:互联网确实是模糊了平民和精英的界限,让更多网民觉得自己是精英了。然后有一部分人意识到了话语权的重要性,在试图争取话语权。这部分人确实也算是成功,再不济至少也成功运营了一个公众号了。而更多的人依然是没有话语权的,是盲从的井底之蛙。

我:这又引发了我另一个思考——如果想要保证一个圈子的先进性,是否必须保证其规模是有控制地增长:比如提高门槛之类的。但如果这样的话又如何保证这个圈子不落后于时代,不变成封闭的一潭死水。而如果要控制其增长,势必就存在“控制的人”,是人就会有维护自己权利的欲望,即历史上的“保守党”。让保守党去担任那个控制新鲜血液引入的角色,简直是自相矛盾。

 

——————————扯远了——————————

 

    整理对话内容后发现,英俊的观点是互联网平台的搭建使得更多的网民拥有了话语权,同时产生了自己是精英的错觉(是的,是我了)。他的切入点在于“话语权”,但仔细梳理自己的思考脉络,我认为我最初对这个现象产生兴趣的原因是现象背后透露出的一种神性的瓦解——人们已失去对知识的敬畏。

 

————————二次讨论————————

 

我:我想起我很早就有的一个感受,就是现在的人缺乏对知识的敬畏

英:知识变得廉价是没错

我:然后由此联想到的是在《娱乐至死》里提到的,过去人们获取知识只能通过书本,而书本阅读自带其门槛,因而孩童认知世界时会自带敬畏。大致意思如此,原话肯定不是这么说的。渠道是一方面,社会进步导致的知识普及是另一方面吧,真有意思。

英:简单地来说也就是人变得没有逼数了,当然也不能说是什么坏事

我:知识普及使得其变得廉价,失去敬畏,使得社会上反智言论看起来如雨后春笋,那么我们可以断言社会进步了吗(

英:社会当然进步了

我:我的意思是,知识普及是否真的广泛地让人的修养、学识增长,(又到了我第一讨厌的问卷环节。高中时,最讨厌写议论文,尤其讨厌动辄要引经据典,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调;结果现在发现,这些其实才是一切理论的基础。

英:我觉得知识的普及增长的只是知识

我:恩,而且对于知识还没定义。这东西就算想做调查也很难调查。我觉得,可能,不论知识普及程度与否,真正学习、渴求知识的都是同一批人。剩下的很多人学了还是白学。

———————讨论结束——————

    私以为敬畏之心是一切文明建筑最重要的那面承重墙,也是人类文明夜空中最摄人心魄的一颗明星,因此我其实对于敬畏缺失的现状产生了诸多不满,进而对一些现象心生排斥与鄙夷。这背后流露出的某种精英主义思想是危险的,但我其实早有所察觉,也曾反思过是否需要对性格中的这部分缺陷进行修正,但终究年轻气盛,一时囿于无来由的自负没有真正的下狠心去打磨自己,只是时长会告诫自己不要表现出来。

    偏题了。

    我们的讨论都缺乏学术与实践基础——不论是足以支撑自身论点的前人综述,还是实打实的社会调查,我们都没有做,有的只是两个键盘侠的空口白话与纸上谈兵,就连这些也可能只是单纯在重复前人已经做过的讨论。

    但说到底,我并没有真正投身学术的热情与觉悟,只是在享受这种思考与讨论与自我满足的乐趣罢了。所谓的“客观真理“,背后所需要的大量的投入,惫怠如我现下还没有勇气去挑战。


时间 2019.02.28
评论